

1947年(34岁)
沙耆回国后,定居在浙江省原鄞县塘溪乡沙村老家,由其母照料养病。
是年初,儿子在党组织安排下,由山东解放区被送到沙村故乡,与沙耆团聚。
1949年(36岁)
家乡解放。12月,在沙文汉同志主持下,沙耆与妻子协议离婚。协议商定所生子归沙氏扶养,但妻子考虑当时沙耆的实际情况,提出儿子由其扶养成人后再归沙家。从此儿子随母生活。
1952年(39岁)
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向周恩来总理称赞沙耆的艺术成就。周总理转询徐悲鸿,知其经历与造诣,并知其养病在家,遂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拨给生活津贴。
1954年(41岁)
在沙文汉同志安排下,住进淅江省精神病医院冶疗。
1960年(47岁)
沙孟海先生从存藏在其家的和沙耆母亲存藏沙村亲友家中的沙耆画中,选择百余幅画,以沙耆母亲的名义捐赠给淅江省文管会,转藏于省博物馆。
1964年(51岁)
在沙文威(史永)同志安排下,沙耆住进南京神经精神病防冶医院冶疗。其时沙耆母亲因年事己髙、身体日衰,被其大姐夫(童全根)一家接到童村照料。沙耆出院后亦被大姐夫接到童村同住。
1967年(54岁)
沙耆母亲去世。
1968年(55岁)
沙耆大姐夫去世。
1969年(56岁)
沙耆由童村大姐夫家回到沙村故居,由沙村大队安排近邻沙良洪一家照料.其生活。
沙耆在文革中,也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解放后统战部一直发放的生活津贴也一度被扣减。
1980年(67岁)
沙孟海提出将捐赠给淅江省博物馆的画拿出来为沙耆筹办画展。此举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淅江美术学院、淅江省博物馆、鄞县文化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