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耆研究

观沙耆的油画

 

   陈创洛 

   文汇报 

   1983.8.4 

三十年代著名的油画家沙耆先生的油画,不久前曾在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展出。

 

沙耆先生的画今天能有机会与观众见面,其意义是不寻常的。早在三十年代,沙耆曾留学于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他的油画荣获了优秀美术金质奖章。这意味着年青的中国油画艺术早在四十多年前,即在国际画坛上赢得过一席地位。

 

这次沙耆油画展共展出油画、水彩、素描等四十七幅,有人物、风景、静物和其他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和风景。

 

沙耆先生的油画人物,基本功扎实、严谨,表现手法有力,笔触潇洒。代表作如《人体习作》:它是一幅尺寸与人等身的巨制。这张画近观似大笔挥挥,远观则转折有层次,造型准确圆浑,富整体感;它典型地描绘了菲狄亚斯式地中海的南欧妇女(肩部与骨盆大小相等)。如果说,"表现人体的壮健,生命的丰满与颤动,血液充沛,感觉灵敏,又擅于均衡地分布光和色,使色彩十分协调",是佛兰特斯比利时画派人物画的特点的话;那么,这张画是充分显示了这个特色的。沙耆先生以其敏锐的慧眼早在留学时代即洞察到异国人的生命之美;并且表现出了高水平的艺术造诣,其他如:《米柯罗培》《莱翁勒像》《美院同学像》等,均画得既生动朴实又耐看。

 

米开朗琪罗说:"佛兰斯特人特别喜欢风景画",原因在于佛兰特斯人的眼睛受着特殊的教养,它地处一片潮湿的三角洲:河流、田园、气氛很像南欧。《布鲁塞尔郊外风景》一画展现的田野的青绿色调既不刺目,又不单调,树叶和草地老嫩的程度有各色各等,云块和烟雾的厚薄有各种各样,而且永远在变化。此外,还有不少东西给绿色衬托,有突然会变做倾盆大雨的云层,有隐隐约约盖在天边的半蓝不蓝的云气,有时一块停留的云象耀眼的缎子忽然裂开一个逢道,露出一角青天……此画似诗,似音乐,给观众浮想无限;此画显然是受其老师佛兰特斯风景画家白思天的教益;那瞬息万变的天空被画家极有把握地抓住了。

 

《刑场附近的菜场》则充满了时代气息。一九四零年德国法西斯正占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人民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状态中,为了斗争,为了生存,比利时妇女默默地伫立在供应奇缺的菜摊前……整个画面处在暗淡的逆光日影氛围中,观众站在这幅画面前,会肃然联想起尤利乌斯·伏契克式的英雄人物,它不啻是一份无声的抗议书。罗丹说:"有的风景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的舒适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人的思想,看到的线条和颜色自身不能感动人,而是渗入其中的那种深刻的意义。"画一幅风景渗入了深刻的思想,是沙耆先生作此画的的成功所在。此外,《小巷》《杭州小河》等不仅有写实的功力,并吸收了印象派的技法。

 

沙耆的油画被湮没多年,现在展出了。"我每天都要画。"沙耆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最近以来,他几乎每天都在用他多情的画笔画美丽的鲜花,画江浙一带的新人物、新风貌。